清华MBA:2018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

摘要:

2018年10月24日晚,《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在舜德楼401正式开讲,2018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同时启动。今年的课程和大赛强调经验交流、突出实践学习,充分体现课程和案例大赛注重成长、强化实践的特点。清华MBA教育中心主任马嘉老师出席活动。

首先,课程责任教师、清华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于春玲教授介绍了《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大纲及学习要求。在管理案例教学方面,她提出“两个超越”,即目前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实践超越了管理理论,一些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已超越西方企业。她还指出,《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研究、实践、跨院系融合。在案例选择方面,她强调此次课程的案例极具鲜活性:案例源自不同行业,是企业正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她总结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跨院系组队参赛,以打造跨学科、跨院系、跨文化的沟通平台。

qh15

(于春玲教授介绍课程大纲、学习要求)

接下来,清华MBA教育中心案例大赛的负责老师孙绡冉介绍了案例大赛的日程安排、企业调研活动、评审标准、奖项设置等信息。她介绍说,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始于2005年,是覆盖清华大学所有院系的校级中英文双语的公益赛事,今年为第十四届。大赛通过采用企业的实际鲜活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新实践教学模式。

qh16

(MBA中心孙绡冉老师介绍案例大赛相关安排)

课程第一讲的重头戏是圆桌论坛环节,由往届优胜团队成员作为嘉宾分享参赛经验、收获等心得体会。于春玲教授主持论坛。主讲嘉宾为2017年案例大赛的优胜团队成员,他们分别是宜人财富案例第一名队长董清泉(MBA2017级P4班)、伊利产业链金融案例第一名团队成员王海森(2017级G班)、东方雨虹案例第一名团队成员郭世玉(建筑系2017级)、盛隆电气案例第一名团队成员仝腾(2017级P1班)、宜人财富案例优胜团队成员田备(2016级P4班)。

圆桌论坛主要分为两个论题展开。论题之一:参赛过程中的收获和主要困难。在收获方面,王海森认为,自己在毫无行业背景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特长,汲取大量的金融知识是最大收获。他还表示团队的分工协作至关重要。仝腾特别提及,对优胜团队来说,案例企业的额外奖励是一种激励与收获。郭世玉说起自己所在团队构成多元化,成员相互促进学习、取长补短,获得了从无到有的“跨学科收获”,同时他们还受邀前往案例企业与员工交流分享经验,这类收获具有无形价值。田备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在参赛过程中不断打开“人生边界”,他看到自身努力之外总有“更拼的人”,这不啻为一种激励。在主要困难方面,仝腾谈到,困难之一是企业未必充分透露相关信息,也存在企业对自身问题的判断存在偏差。王海森则提及,对于MBA学生来说,时间管理是严俊挑战,在应对各种学习、工作压力的同时制定计划、坚决执行本身就不容易做到。对此郭世玉表示赞同,她在列举东方雨虹公司案例时述及,公司更多聚焦于业务的国际化及市场扩张,而公司整体战略定位才是其症结所在,案例企业抛出的问题确实存在“痛点不痛”的局限与偏差。  

论题之二:案例破题点选择,方案如何出奇制胜。这个论题是此次论坛之关龠。仝腾谈到,破题点在于从宏观视角大胆提出设问,出奇制胜的要害之一是,报告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计划性更胜一筹;同时出奇制胜也应把握奇正之道,即高屋建瓴审视行业通病,企业有则改之,无则发挥优势,所以顺势而为、扬长避短亦为破题之要。王海森认为,时间管理关乎参赛成败,若不能实现预期管理、制定周密计划、逐一落实执行,出奇制胜之“奇”也只有背水一战、拼搏一把。他还强调,案例问题未必切中要害,因此不可“先入为主”;解决问题基于对问题的逐渐认识,所以也不可追求“完美主义”、希冀“一步到位”。而破题需要深入调研,搜寻数据,搭建框架,充分沟通,发现案例中未露的线索、隐匿的鳞爪,挖掘出本质问题。郭世玉说,在无法获取国际市场数据时,应及时转为“平行比较”,锁定对标企业、行业竞争者。破题点是对其进行数据采集,随后叠加信息,让真正问题浮出水面。田备讲到,破题的关键是团队队长作为领头人不容置疑的强大心理素质。此外要透彻理解行业,深度挖掘财务报表的信息价值,避免因一心制胜、急功近利,而乘危用险、舍正出奇。董清泉赞同田备所言并称,参赛时在确定目标时出现了错选,在乎崩溃情况下重新振奋,最后“拼了一把”,终于使破题成功,也算“出了奇”的制胜。

qh17

(第一排左起 王海森2017级G班、郭世玉 建筑系2017级、田备2016级P4班 第二排左起 董清泉MBA2017级P4班、仝腾2017级P1班)

 

圆桌论坛开始前,董清泉以宜人财富案例为证,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分享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Gathering:跨界组队(跨班级、跨年级、跨系别、跨国籍)、了解彼此(个性、能力、特点等)、充分沟通、整合一心,Aiming:认识行业、分析企业、发现问题、解决痛点,Managing:团队基因、责任分担、选择方案(战略、产品、运营、营销)、管理时间,End it:分析工具(SFORCES/PEST/SWOT/3C/FQY)、完稿策略、记忆点以及真挚友谊。

优胜团队成员们还就企业调研、决赛现场演示等各种细节问题充分交流。在整场论坛中,于春玲教授穿插点评、举要删芜,所作总结深中肯綮,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

经过统计,2018年参加案例大赛的团队共有40支,报名参赛暨选课人数达192人。在40支团队中,有本硕博团队,还有MBA、EMBA团队,非经管院校的团队达到12支,充分体现了学生通过参赛共同构建“跨学科、跨院系、跨文化”沟通平台的重要意义。

qh18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