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MBA :2018中国创新50人论坛国际会议

摘要:

2018年12月8日上午,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40年”为主题的“2018年中国创新50人论坛国际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会期一天半,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承办。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教授主持,邀请到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方新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原部长吕薇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教授,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华东理工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诺丁汉大学曹聪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Denis Fred Simon,东京大学工程学院Kazuyuki Motohashi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社会科学政策研究所所长Margaret McCuaig-Johnston,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Barry Naughton教授等二十余位国内外专家。

12月8日上午九点,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陈锐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柳卸林教授发表开场致词,引入主题,接着专家们分别发表主题讲解。

柳卸林教授结合美国的科学和经济整合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经验,通过制度创业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中科技和经济体制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即从80年代开始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到2000年左右提出知识经济再到2010年左右强调自主创新和科技经济体制深度融合,总结提出中国在制度创业创新和科技经济体制融合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中科技能力相对较弱)并需要不断改革。

zky29

俄勒冈大学教授Richard P.Suttmeier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发展和政府作用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

zky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门研究员吕薇提出我国创新能力进入新阶段,虽然取得一定科技投入的成果但仍然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净进口国,创新驱动发展存在一系列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而全球创新能力竞争加剧,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趋势需主要着手改善创新政策、投入、环境、产出转化以及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中心作用等方面现状,重要目标在于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zky31

东京大学技术创新管理系教授Kazuyuki Motohashi从多层面视角分析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国的区域异质性明显(如:北京是科学中心,上海是商业中心,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成功),且政府层级多(中央政策扩散到地方)、政策变化快的特点。

zky3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讲解的主题是新时期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趋势,汇总了1780年以来出现的五次连续或跨越的技术扩散即技术革命浪潮。

 zky33

12月8日下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Barry Naughton首先进行了《创新资源的调动:基于国有企业和中国创新基金驱动》的主题发言。随后,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Doris Fischer教授进行了《科技改革40年新制度的经济学视角》的主题发言。Fischer教授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调研中发现中国企业对政策和数据有着深入的分析,但也存在反复诊断相似问题的重复性工作。她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交易成本、财产权、合同、制度环境和路径依赖这几个方向。

来自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曹聪教授进行了《重新审视中国的人才挑战》为题的发言。曹教授从中国人才挑战、重新审视中国人才挑战、努力吸引回归者和钱学森之问四个角度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对于高素质年轻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并介绍了中国一系列吸引出国深造的中国学者回国工作的重大人才引进计划。

zky34

接着,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杜德斌教授分享了《中美科技竞争力报告》,杜教授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在数量指标上发展迅速,但质量提升缓慢;中国在一些科技指标上接近甚至超过了美国,但大多数指标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整理技术竞争力远超美国,但中国整体科技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zky35

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Margaret McCuaig-Johnston教授进行了《加拿大与中国科技关系历史》的分享。

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李晓轩研究员进行了题为《中国40年的研究评价:回归与展望》的主题分享。李研究员首先回顾了40年来的中国科技发展轨迹,然后指出中国科技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对中国未来研究评估的解决方案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接着来自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Philipp Boeing进行了《研发补贴的有效性和效率:用单边非连续性估计政策效果》的主题分享。

最后,Denis教授回顾了整个下午发布会的思想和观点,与参会各位专家在讨论与总结环节中交换了有关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观点和成果。

9日上午,在柳卸林老师的主持下,“中国创新50人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继续召开,四位嘉宾应邀发言。

昆山杜克大学的Denis Fred Simon教授从国家战略方向出发,围绕“中国S&T国际合作角色变革:从学习者转向规则制定者”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随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吴晓波教授进行了发言,主题为“中国企业创新40年的变革:从追赶走向超越”。吴晓波教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企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到今天所经历的跌宕起伏。

zky36

Gary Jefferson教授,任职于布兰德斯大学经济学系与国际商学院,以“科技变革的性质”为主题,进行了讲话,他说,国家科技变革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进行科技变革的原因并不都是可信的,二是科技变革缺少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他从这两个矛盾出发,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科技变革看作是“中立的发明”,最后提出了一些启示及看法。他认为,科技变革应该是对称的、均衡的,所有的经济增长都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在中国环境中,技术变革的构成和强度很可能受到经济自然禀赋的影响。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减少,持续创新和经济增长需要人类智慧对空缺进行填补,如教育、R&D、人工智能等。

会议最后一位发言者,清华大学的李纪珍教授,以“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支持和官僚自由裁决制度”为题进行了发言。首先他讲述了中小企业的现状和挑战。国家控制的资源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如何得到这些资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在这过程中,李教授聚焦于违反政策指导方针的官僚自由裁量权。他说,政府在分派企业创新项目时,是通过对企业进行评分来决定的。他对这个流程中的部分补助项目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衡量其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官僚自由裁量权,以及什么样的企业存在最大的优势。会议上,他陈述了整个研究过程及结论,引起了嘉宾们的兴趣及热烈探讨。

会议结束后,参会的全体嘉宾们合影留念,会议圆满结束。

 zky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