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如何讲好故事

摘要:

 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第三度来到汇丰商学院,为北大学子带来一堂业务课,分享说故事的技巧。

白岩松谈到,现今的传媒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尽管选题把握了讲故事的主旨,但传播方法才是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关键,如何让讯息被充分接收,创造“有效触及”的最大化,考验着媒体人说故事的功力。白岩松老师极具感染力的主持风格,吸引众多深研院师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大家都想一睹“白式魅力”。

1

以“人”为本,以“情”系之

       课程伊始,白岩松便强调,讲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与同理心,会讲故事的人都是了解人性,了解情感,了解人们的反应,能把听众抓住的人。一位好的讲者,必须以“听众”的立场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将自身视为听众的角色看自己的故事。所有的传播都是以“到达”为目的,而不是为出发而出发,如果一个故事不够具有吸引力与诱惑力,听众没有接收到故事的核心,那就是无效传播。

2

掌握故事的黄金比例,成败藏在“细节”里

       中国有漫长的说书历史,说书人其实最会编排细节,因为细节才具有公信力。白老师也从他的教学经验中提醒同学,许多人在讲述一个2分钟的故事时,1分40秒全是说大道理。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就像是饺子,虽然只是看似皮包肉的家常料理,不过想做出令人难忘的销魂美味,却考验着厨师的品味与巧手。因为料理故事本身简单,但是料理“人心”却很难。一颗浑圆饱满的饺子,最好是皮薄馅多,将“皮与馅”的比例拿捏妥当,用最朴实的文字面粉,包裹着充满惊奇的故事内馅,虽然外表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千回百转的思绪却在吃下饺子后,开始在嘴里慢慢发酵。

       白岩松提出,讲故事的魅力之一,就是要善于制造“悬念”。有悬念,有冲突,才容易吸引听众进入故事。许多人将故事描述得过于四平八稳,以致于悬念变得很小,冲突也很小。因此,在讲故事的时候,讲者应学会利用悬念,牢牢抓住听众的心理特点。先不说故事的结局,反而是针对剧情细节或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深入描述,进而推动故事发展,扩大戏剧张力,持续引起听众的不安与期待感,有时“拐弯抹角”反而比“开门见山”更加迷人。

3

 

语言的力量

       白岩松认为,语言不在于普通话标不标准,而在于说话的魅力。他举例说,朱镕基总理的普通话谈不上标准,但他却有一种领袖魅力,他每次的公开讲话,都能使听众热血沸腾,关键就在于朱总理的语调铿锵有力,字字珠玑,听众可以从言辞中感受到他的自信果断。“一位好的讲者,语速必须有跌宕起伏,语言就像是心电图,如果心电图上出现一根笔直的线,就意味着人死了,人死了,语言也死了。”同时,讲故事切勿出现超时的状况,传媒人必须运用极简的语言把故事浓缩,“采用倒金字塔模式,把最重要的先说,再说次重要!”

4

 这堂业务课的后半段,白岩松特别邀请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的10位学生上台讲一段自己的故事,每人限时两分钟。白老师也针对十个不同的故事叙述进行点评,亲授学生从何种角度切入,能将故事诠释的更好。课堂的最后,白老师对同学们提出期许,“现今中国指明方向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到达成功彼岸的是懂方法的人”,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并点题,让大家印象深刻,才是传媒人真正要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