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提前面试:和尚挑水的案例

摘要:

中国人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中国人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本来人多力量大,应该更容易吃到水,但是人多了反而没水吃了,似乎现实总与愿望相反。在此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中的各种具体情况:

一、一个和尚挑水吃

一个和尚挑水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这个和尚是自给自足,没有分工也没有协作或合作,靠本能生存,不需要制度,只要(单一)自律就够了。具体来讲类似与中国的小农经济制度。

二、两个和尚抬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这两个和尚之间不自觉地形成了分工协作或合作关系,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组织---共同抬水团队,进而实现了有水吃的目标,且每个人各节约了一半的体力和时间(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两位和尚共同抬水过程对他们而言公开透明便于相互监督(管理成本最低)。还有两种方案:按时间分工你挑一天水,我挑一天水,或按路程分工者你挑一段路,我挑一段路,去实现有水吃的目标。为什么两位和尚没有选择按时间分工协作和按路段分工协作的挑水方案而选择了两人抬水方案呢?原因在于前两个方案对他们各自都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按时间分工协作挑水,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当一个和尚先挑一天水时,而另一和尚可能因客观原因(生病或离开)或主观原因(故意耍赖)等不去挑水。按路段分工协作的挑水方案也存在类似情况。(只需要简单的制度,一对一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此处只有分工没有专业化问题)当然这里还存在两位和尚不合作的情况。类似与中国的低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制度

三、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结果说明人力增加和组织扩大后,效率变低下了,没有实现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喝还说明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人力增加和组织扩大后,由于每人都想让自己的体力和时间节约更多(两个和尚的观念),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具体讲是缺乏领导和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复杂的制度设计,一个自律与多个他律相结合)从管理学角度的解决办法:如果挑水的路途很长,一个人从头到尾挑,自然容易疲劳,那就分工合作吧,来个接力挑水,即每个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然后又传给第三个和尚,第三个和尚挑到缸边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传。这样大家都不停地挑又间隔着休息,有水喝了。这一方案是以假定每个和尚都很自觉为前提的。 但是,有人说了,这样虽能让每个人都劳逸结合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证他们持续地完成挑水任务。这个时候有人建议了,说:咱们订个新的规则,三个人都去挑水,一天内谁挑得多就奖励谁,奖励为晚上加菜,而挑得少的则只有白米饭,没有菜,此处的新规则就是激励约束机制,这一机制还得有一权威(领导)来执行。制度一实施,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很快水就挑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有水吃,奖罚分明,又避免了相互的抢功,大家和睦相处,两全其美,而这就是管理的力量。由此可见,管理是多么重要!当然还可以选择雇人挑水或让信徒捐水的方案,但这不是最优方案且涉及经济学问题,如雇人的话,资金来源、被雇者的工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创新角度的解决办法:上面的分析和解决办法都是假定技术是不变的,如果我们进行了技术创新,如用机车拉水、水泵抽水或设计一个可以三个人抬水的工具,那么“和尚吃水”问题就被技术性的解决了,也就省去了上述这些管理探讨。这说明管理和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通过以上分析,“和尚吃水”这一案例中包含的管理学原理如下:(1)组织扩大要与管理制度建设同步;(2)分工与协作原理;(3)领导和激励约束原理;(4)管理和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原理;(5)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做坏事。

四、我们还可以分析假定:挑水和尚增加到四人以上的情况

当挑水和尚增加到四人时,管理制度可以仍遵守三人时的制度。技术也可略做改进,设计可以四人抬的扁担,这在现实中也是可行的。问题是: 当水的需求量很大,挑水的人数增加到20—30人或更多时,分工就成为必然要求,此时分工和专业化问题同时产生了。由此可见需求规模扩大和生产规模扩大是分工和专业化问题同时产生的首要条件。没有生产规模和需求规模的分工是简单分工,也不会有专业化,不会大量提高效率。目前中国农村仍处在没有专业化的简单分工效率阶段,而没有上升到规模化专业分工效率阶段。